logo

导航切换
谱牒研究

“苏东坡宝砚”沉浮录 陈坚体

2022-08-03 14:46:23

       编者按:这是一座什么村庄,竟获宋代大文豪“苏东坡”如此器重?既送田产又送宝?还帮忙看“风水”?该村的砚宝为什么失而复得?当中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?苏东坡先生的砚宝有何神奇之处?据传,该村获苏东坡先生赠砚宝后,历代苦学成名者不可胜数,而丢失后的若干年里,该村出现人才凋零的败象。及至砚宝失而复得后,该村读大学、攻硕博,职晋中组部者有之,厅局级者甚之。
  一、东坡赠宝
       宋哲宗元符三年仲秋,苏东坡公于遇赦北归途中,在兴廉村(今之乐民城)净行院与我双村五世祖处士梦英公萍水相逢,一见如故,乃成金友玉昆。
       苏陈二公结义,交游四十日。在离别时,苏公赠我祖汉石渠阁瓦砚一方。此砚黄褐色,大瓦形。长22.7厘米,宽19厘米,厚2.5厘米。苏公于瓦砚正面镌刻砚铭八句,分为四联。
       首联:“其色温润,其制古朴”。
       简介了瓦砚之质地与款式特点。
       颔联:“何以致之,石渠秘阁”。
       交代了瓦砚出处,原是汉朝皇帝藏书阁(石渠阁)中的一块大瓦。
       颈联:“改封即墨,兰台列爵”。
       此联之意较难穿凿,大概是说兰台中的官员把瓦块改制成砚。
       尾联:“宜永宝之,书香是托。”
       此联乃苏公寄以殷殷之意,勉励陈氏后昆,勤读书诗,以成书香世家。
       苏公尚在瓦砚背面留有“石渠阁瓦”、“元符三年仲秋佳制”“苏轼”等题记。
       我双村陈氏世代儿孙谨遵苏公之嘱,以砚励志,苦学成名者不可胜数。可惜的是,到了清朝末年,宝砚已失传将近百年。族人慨然慕之,四处寻找,踪迹杳然。
    二、得而复失
       时至民国庚午之岁(1930年),徐闻县时任广东省公安局长的何荦公,在乡间购获此砚。以为楚弓楚得,殆有神助,珍同拱壁,不轻示人。一天,何荦公将双村的陈树钟公(时任广东公安局秘书)召至家中,端出宝砚,情虔意挚地说:“苏公赠砚之亮节高行,令我非常钦佩;此砚虽我购获,但我与您交情深厚,所以我不能把宝砚占为己有,谨以归还君族,愿世守勿替可也。”树钟公惊喜之余,诚惶诚恐,再拜而敬受之。
 


 
       族人为志何公成人之美、慷慨归宝之义,合谋建亭一所,曰“还砚亭”。亭门有联曰:还砚永传坡老墨,望亭常仰祖先型。
       世事沧桑,祸不单行。
       于一九四九年土地改革运动中,宝砚为土改队“没收”,宝砚再次失传,杳无音讯。
  三、宝砚回归
       物换星移,人间又过四十年。
       一九八九年,宝砚竟神差鬼使地回到双村祠堂。当时有首即兴雷歌唱道:
       听说宝砚已捧回,无心犁田跑回村。
       田垪污脚都不洗,弯路取直掠薯园。
       一首雷歌二十八字,竟使双村人在宝砚回归时喜出望外,奔走相告的情状活灵活现,跃然纸上。
       双村人狂喜而歌的不仅是苏公亲赠的宝砚归来,尤为邓公的拨乱返正,唤回了科学春天,他们又沐浴在文化春天的晨曦中,这怎能不叫他们欢腾雀跃呢? 
       原来,当年宝砚被拿走后,放在遂溪县公安局,至一九五八年,大跃进之洪流席卷赤县神州,遂溪县与廉江县合并为雷北县。宝砚几经辗转便滞留在雷北县公安局。曾几何时,大跃进“退烧”了,遂溪县又回到遂溪县,但宝砚不再回来,流失于某公安老干部手中。
       改革开放之春雷,惊天地,泣鬼神,振聋发聩。这位久卧病榻的公安老前辈于冥冥中,感知宝砚应归其主了。嘱其后辈把宝砚送至遂溪博物馆,再由双村族老把砚抱回双村,物归其主,得其所哉,大快人心!
       而今,双村将建一仰砚楼,永志宝砚失而再还之胜事,其仰砚楼铭曰:
苏公赠砚德齐天,瓦砚奇珍世代传。
宋元明清历四代,清末失传殆百年。
何公公卓藉徐闻,购获此砚民国间。
还砚我族功再造,成人之美德泽绵。
为志何公归宝情,合族谋建还砚亭。
还砚永传坡老墨,望亭常仰祖先型。
型仰二秩天换朝,共产解放砚上缴。
贤老唏嘘相诀别,啼笑不得空牢骚。
宝砚此去何时返?思念悠悠眼泪流。
眼泪流,砚漂流,流到遂溪未尽头。
流至廉江归雷北,瓦砚自兹音杳渺。
国运当兴天理昭,邓公铁腕挽狂潮。
鸣冤昭雪神鬼泣,春回日丽阴霾消。
神差鬼使事蹊跷,某公卧病惊呼叫:
“我儿千万莫贪心,快往双村交砚宝。”
苦盼四秩终尽头,瓦砚有灵归我曹。
是忠是佞不足论,敬谢乃翁存我宝。
砚回双村涌春潮,老幼妇孺奔相告。
男相告,女相告,欢腾雀跃喜泪流。
弹冠相庆欢永夜,击壤而歌乐陶陶。
又失又还应盛世。楚弓楚得颂舜尧。
古圣今贤功德劭,双村崛起仰砚楼。
仰敬圣贤贻翰墨,书香奕世春不老!
风和韶乐兴文运,日映景云昌砚楼。
登楼当立凌霄志,欣宴鹿鸣效前朝。
端望砚楼景圣, 惶恐敬撰斯铭。
双村历代子弟,既食先祖之德,又沐宝砚之光。在宝砚第一次失传前,入儒林、登仕途者洋洋济济;在宝砚第二次失而复回后,读大学、攻硕博,职晋中组部者有之,厅局级者甚之。
       汉瓦由汉朝皇帝的藏书阁,成为圣人之墨砚,再流落民间成为双村族之宝,时越数千年。它之所以为宝,盖出于苏公之贤与何公之德。它是双村族人最为珍贵的一份精神财富!
 
(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正或删除。)